水痘

发布者:王娟发布时间:2023-08-28浏览次数:908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典型水痘发病可分为两期:前驱期和出疹期。

1.前驱期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1-2天后才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

2.出疹期——初时为粉红色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从斑疹、丘疹、疱疹到开始结痂短者仅需要6-8小时。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另外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也可以出现水痘。

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初期呈清澈水珠状,后变为浑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疱底部有红晕,当水疱干燥时红晕亦消退。疹液透明,疱疹处常伴瘙痒。

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水痘皮疹为“向心性” 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眼结膜和外阴等粘膜处发生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

水痘皮疹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俗称“四世同堂”。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4天左右自愈。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出现皮疹前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因为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具有传染性,随意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

易感人群: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发病。以前未患过水痘的,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不会第二次得水痘。

常见潜伏期:14-16天,最长也可以达到二十天以上。

水痘的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有效率达到68%-100%,可以持续10年以上。

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在流行前期有计划地开展几次卫生运动,清扫周围环境和室内卫生,勤洗衣、晒被。

2.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宣传防治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意识,以使病人得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并使疫点得到早处理,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7.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8.在呼吸道传染病发高发期,尽量减少集会等活动。尽量避免参加校外卫生状况无法保障的补课。

9.使用有效疫苗可预防接种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感染症状。

学校应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

10.消毒措施:

(1)室内空气的消毒:一般可加强开窗通风换气,做到每小时换气10-15分钟

(2)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1公斤水加20ML的84消毒液拖地。

(3)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等手接触的部位可用可用1公斤水加20ML的84消毒液拖地擦拭消毒。

(4)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 min。

11.追踪疫情动态,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