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处方

发布者:王娟发布时间:2016-04-25浏览次数:1068

一、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艾滋病目前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一、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二、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三、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机场、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患者的血液。

8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

 

 

二、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接种卡介苗可提高机体对将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从而减少发病。成人以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典型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病人有低热、乏力、纳差、咳嗽和少量咯血。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被发现。老年人发病亦常不典型。胸部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痰结核杆菌检查亦有助于确诊。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搞好室内外清洁卫生。

2、保持教室、居室空气新鲜,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常晒被褥。不去网吧等通风不良的场所。

3、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营养,经常锻炼,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4、定期体检,发现肺结核病人后,对密切接触者应摄胸片并作PPD试验。

5、长期不退的低烧、咳嗽、血痰、胸痛、乏力、盗汗者,应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及时去医院就诊,确诊后应进行全程、正规治疗。

6、当班级、宿舍内发现肺结核病人时,每位同学都有责任及时向校医院报告,以便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三、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弥漫性肝细胞炎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庚等数种。在我国各型肝炎均有发病,以甲、乙型最为常见,近年来由于甲、乙肝炎疫苗的推广使用,其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

传播途径:一是经消化道传播,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多为这种传播方式。二是通过输血和血浆制品及母婴传播(母亲怀孕时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此外,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血性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等,都可能被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都属此种方式。

症状:感染了肝炎病毒后,发病的轻重程度可以不同,这与肝炎病毒的数量、毒力大小和病人的机体免疫力强弱有关。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极易在体内复制,使人发病。同样,发病后的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可以全无不适;重者可以发生暴发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

典型的症状有厌食(尤其是厌食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右上腹部肝区不适、全身不适和发热等。黄疸性肝炎可出现巩膜黄、皮肤黄、尿黄的“三黄”症状。肝功能检查可见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不典型病例刚发病时的症状与感冒相近,应注意观察。得了肝炎应及早隔离,及早治疗。

预防措施:接种肝炎疫苗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我国目前已研制出高效、安全的病毒性肝炎疫苗并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甲肝、乙肝疫苗已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从少年儿童起就构筑自动免疫屏障,抵御肝炎病毒的侵袭。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头痛、全身酸痛和打喷嚏、干咳等呼吸道症状。
  本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着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老年人、婴幼儿及体弱者吸入后最容易被感染。
  预防措施:

1、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3、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4、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5、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6、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五、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红眼病” )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传染源是患急性结膜炎的病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适宜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夏秋季多发。

1、 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病人患眼的分泌物带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这些分泌物污染了病人的手或物品,正常人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洗脸用具)、学习用具;或患者摸过的东西,如电脑房的计算机键盘、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用具等;或接触了被污染的水,如游泳池,池塘水等,就可能被传染。人群又普遍对这些细菌或病毒易感,更增加了流行的危险性。

2、临床表现: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眼睑红肿,眼分泌物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睑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眼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细菌感染影响到角膜(黑眼珠)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障碍。

3、预防措施: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再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而且传染性强,流行快,患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宿舍、学校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人群感染。因此,预防此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三个环节。

(1)、积极治疗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

(2)、流行季节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

(3)、要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4)、得了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或感到眼部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在眼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综合门诊部